“红眼病”高发期,如何科学预防?
一、什么是“红眼病”?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(AHC):俗称红眼病,是一种传染性较高的急性病毒性眼病,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(EV70)和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(CA24v)引起,是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。
红眼病夏秋季常见,人群普遍易感,儿童、青少年用眼卫生意识薄弱,更容易发生感染。
二、“红眼病”有什么症状?
★该病潜伏期短,一般为12-48小时,最长可达7天,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。
★患者眼刺激症状重,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,有剧烈的异物感、眼红、眼刺痛、畏光、流泪等刺激症状;
★眼睑水肿,睑、球结膜高度充血,屡见结膜下出血。
★早期分泌物为水性,继而为粘液性,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。
★患者也可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,有压痛。
★偶见轻度虹膜炎。
★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,少数人有发热、咽痛等上感症状。
三、“红眼病”会传染吗?
会传染,且传染性强,常出现聚集性发病。“红眼病”主要是接触传播,如通过眼→手/物/水→眼的途径接触传染,“看”并不会导致“红眼病”。
四、得了“红眼病”该怎么办?
★病人一般不需住院,病后应遵医嘱治疗,并尽量居家休息,减少公共场所活动。
★红眼病发病初期,做眼部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。在炎症未得到控制前,忌用激素类眼药。
★单眼发病时,应防止另一只眼被感染。
★患眼用眼药时,应偏向患眼一侧,睡觉时亦应如此,以防分泌物流入健康的眼睛。
五、如何预防“红眼病”?
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,平时勤洗手,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。
★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,要用流动水洗手和脸。
★红眼病患者在治愈前不要返回学校、工作地点,避免前往公共场所,严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,以防传染他人。
★红眼病患者在家中不与其他人共用洗脸盆,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、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。
★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,不能混用,避免交叉感染。
★如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,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。
流感
一、什么是“流感”?
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感,是由甲、乙、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,属于丙类传染病。以冬春季多见。
二、“流感”有什么症状?
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、咳嗽、咽喉痛、头痛、畏寒等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
三、“流感”的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。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,通过说话、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,并保持30分钟,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。传播速度取决于人群的拥挤程度。通过污染日常物品的间接接触,也可起传播作用。
四、如何预防“流感”
1.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。因每年的流感疫苗会根据流行毒株的变化做调整,并且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,因此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。
2.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:勤洗手,保持生活办公环境整洁、通风良好,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。
3.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: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,其后洗手。
4.出现流感样症状时,主动自我隔离,外出公共场所宜戴口罩。
5.增强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染流感。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充足休息,避免过度紧张和避免吸烟,都是增强抵抗力的方法。